2025
四月
25
【 缅怀教宗方济各】|从教宗方济各的遗嘱和葬礼折射出的“简单”和“伟大”
从教宗方济各的遗嘱和葬礼折射出的“简单”和“伟大”
昨天早上突然去世的教宗方济各,已经于昨晚8点在其生前寓所玛尔大之家的小教堂内举行了入殓仪式。
从如下短视频中可以看到,他安详地躺在简单的木制棺材中,只等待着依然活着的人们将他明天(周三)早上9点移至伯多禄大殿内,然后在周六早上10点举行完殡葬弥撒后,按他2022年6月29就写好的遗嘱(全文附后),安葬在圣母大殿的地下。
葬礼无疑是一个人安息于尘世的终章,身为教宗的方济各也不例外,但他以一如既往的简单和朴素,为这段旅程画下深沉而温柔的句点。他生前亲自修改教宗葬礼的礼规,不单大大简化整个流程和礼仪,而且选择一口简单的木制棺材,以及一块只刻着“方济各”三个字的墓碑,不加任何头衔、年份或赞语。他的遗愿是“愿我死后也只是主的仆人,和许多弟兄姐妹一样归于尘土”,只愿在上主面前如他一生所愿:赤诚、谦卑、毫无保留。
其实,这份简单并不是晚年的临时选择,而是他一生行走的方向。正如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轻易看到的视频和图片所记录的那样,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担任主教和枢机的岁月里,选择搭乘公交车出行,亲自烧饭,走进贫民窟探访最被遗忘的人。
他讨厌铺张浪费、拒绝特权、远离权贵阶层,只用牧人的方式触摸“羊群”的伤痛与悲欢。他的“简单”,不是风格,而是信仰的体现,是他理解福音本质的方式。
2013年3月13日,当他当选为教宗、站在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的那一刻,他没有高举手势,没有发表高深的神学演讲,更没有自我颂扬,而是俯首请求世人为他祈祷。
那一刻的静默和低头,成为整个教宗任期的预告:一个不自我居上的教宗,一个用双脚走进人群、用双手拥抱苦难的教宗;一个为了穷人而变得贫穷的教会。而这一“预告”也在他诸多通谕、劝谕、牧函中以“官方教导”的形式呈现出来(参见昨天小文《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——缅怀教宗方济各》下方所附目录)。
他在世时穿着朴素的白袍、黑皮鞋、银制十字架,住在玛尔大之家,亲吻病者的额头,拥抱边缘人的痛苦。他以行动诠释了“伟大”这个词的另一种写法:不是地位的高举,而是心灵的俯就;不是光芒万丈,而是温柔照人。正因如此,在他从医院出院后的近一个月时间内,即使行动甚至连发音都困难的情况下,他也在不刻意遮掩虚弱苍老的情况下多次公开露面,问候并降福人群,直到去世前最后一天!
(2018年4月,拥抱并聆听一位担心自己已经去世的“无神论的好爸爸能否升到天堂”的小男孩的问题)
正如《庄子·大宗师》所说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真正深沉的力量,并不靠喧哗展现;最真实的伟大,也常常隐于无形之中。在教宗方济各身上,我们看见了一种主动“放下”和“虚己”的生命。他让简单成为一种力量,它不喧哗,却震撼人心;它不耀眼,却照亮黑暗。这也正就是《玛窦福音》(12:18-21)中引述过的《依撒意亚先知书》中的第一篇“上主仆人的诗歌”(42:1-4)的最好写照:
“看,我的仆人,他是我所拣选,我所钟爱的;他是我心灵所喜悦的;我要使我的神住在他身上,他必向外邦人传布真道。他不争辩,也不喧嚷,在街市上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:已压破的芦苇,他不折断;将熄灭的灯心,他不吹灭,直到他使真道胜利。外邦人将要期待他的名字。”
在他离世之后,世界或许会记得他改变教会的种种决策,记得他对穷人、环境、和平的奔走呼吁,但也许最动人的,是他让我们重新发现并相信:简单可以如此伟大,而伟大,也可以如此简单!
他也让我们明白:真正的伟大,不需借助奢华包装,而在于爱与信德的真实流露。而真正的简单,也不是平凡无奇,而是蕴藏着为爱放下自我的崇高。
诗人臧克家写下的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”这句经典诗文,如今用来为刚刚入棺、即将盖棺并安葬的教宗方济各,也非常贴切。只不过,他的“依然活着”也一定是希望简单、温柔、宁静、淡定地活着,而不是所谓的“永垂不朽”地“活着”,就因为他明白,就像那让“万物借着祂而受造”的“圣言”,或如“万物之始”和“万物之母”的“道”,就是寓居在简单中,而且“大道至简”……
我心中的圣人方济各教宗,请为这个你一生并依然深爱着的世界和教会,特别是那些处于各种艰难困苦中的人们,继续祈祷、祝福并助佑!
附:教宗写于2022年6月29日的遗嘱(取自梵蒂冈新闻网)
因仁爱而被拣选
因至圣圣三之名。阿们!
我感到我尘世的生命已接近黄昏,怀著对进入永生的热切希望,愿意仅对我的埋葬地点表达我的遗愿。
我的一生、司铎及主教牧职,我一直托付给吾主的母亲,至圣玛利亚。因此,我请求我的遗体在宗座圣母大殿安息,等待复活的日子。
我希望我尘世的最后旅程能在这个古老的圣母朝圣堂结束,在每次使徒之旅的前后我都来到这里祈祷,将我的意愿托付给无玷圣母,感谢她温柔及母性的照顾。
我要求在以上所述的宗座大殿的保禄小堂,即罗马人民救援之母小堂(Cappella della Salus Populi Romani)与斯福尔扎( Cappella Sforza)小堂之间的侧廊壁龛,如所附附件所示,为我准备坟墓。
坟墓必须在地下;简单,不作特别的装饰,碑文上只写:方济各(Franciscus)。
筹备我的葬礼的费用将由我手上的恩人的奉献款项支付,该款项需转给宗座圣母大殿,我已就此向该大殿参议会的特别专员马克里卡斯( Rolandas Makrickas)总主教作了适当的说明。
愿上主赐予那些爱我并将继续为我祈祷的人应得的赏报。我将我生命最后这段时期的痛苦献给上主,为世界的和平及各国人民之间的手足情谊。
————韩清平神父
